不管说明始亡于家境,还是说明始亡于万历,但客观的事实是,明忠亡于崇祯。
崇祯皇帝朱由检用眉山字意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君王祠社稷的慷慨悲歌,博得了无数人的惋惜与同情。
同时,崇祯王国也成为了一个困扰无数人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位勤政节俭,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皇帝,最终却无法挽救大明王朝的国座呢?
朱由检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才技多疑自负刚愎的性格。
同时,朱由检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具体的表现就是他的勤政与节俭,而有责任感的人,往往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内心也就特别容易焦虑,解决问题经常会急于求成。
所以,朱由检无论是面对辽东问题,还是西北民变,都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而是寄希望于短时间内集中所有资源让某个臣子放手示为达成目标。
然而,蔡吉心集中的朱由检又做不到,用人不疑。当他发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会暴躁的大开杀戒,从崇祯元年到大明灭亡的短短。
十七年间,朱由检前后更换了十九任内阁首府十四任兵部尚书杀掉了三十多个二品以上的大员和十几个地方巡抚大明朝堂笼罩在一股阴冷恐怖的氛围中,性格决定命运。
我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的。我之前介绍过,朱由检在处理魏忠贤和阉党处理辽东和袁崇焕处理农民叛乱等等各方面没有走对一步棋。
所以大明最终在朱由检的手里灭亡,并不令人意外。
大明灭亡以后,天下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大分裂时期,李自成的大顺多尔衮的大清张献忠的大西和郑智龙左良玉刘良佐黄德功刘泽清高洁等名义上效忠南明宏光政权实际上却是拥兵自立的割据势力等等等等。
而在所有的势力中,最早有希望实现统一的是李自成作为大明王朝的覆灭者,李自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方的大明旧臣也都纷纷投靠李自成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
尽管洪光政权在南方依旧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从却无法约束麾下的各支割据势力,从而集中兵力往复大明社稷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太过弱小,并不具备逐鹿中原的能力,但是关外的清军实力却不容小觑。
可惜的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重视。
在攻下北京以后,李自成对大明官僚阶层实行追赃抄家的政策,最终导致了打明旧臣第二次倒戈,而再一次他们倒向了清军大棉旧臣的第一次倒戈,让李自成迅速统一。
北方当这些人第二次倒向清朝的时候,却是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以后,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退回陕西。
这还不算远,在南京的弘光政权,也制定了联虏抗寇的政策和清军一起打击。
李自成,很多人对联虏抗寇不太理解,认为这是南明统治者在联合外族打击自己人,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有着一个历史误区,那就是认为灭亡明朝的是清朝。
但事实上,虽然明清之间交战数十年,但两者却并没有亡国之恨。
因为大明是被李自成给覆灭的。所以南明统治者最痛恨的人当然是刚刚灭掉大明国作的李自成,而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这个原则南明选择与清朝联手一起打击李自成,也就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于是,清朝打着为大明复仇的旗号入关,并拉拢优待大明旧臣靠着这两点迅速平定了潍坊地区。
而清朝之所以要打出为大明复仇的旗号,还隐藏着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他想表明自己是继承明朝的正统所在。
到公元一六四五年,李自成死于湖北九贡山以后,大顺军残部就再也没有形成新的领导核心,最终归顺了。
南明龙武政权被收编为忠贞营。大顺余部虽然归顺了南明,但南明内部对于农民军却依旧仇恨,猜忌不断。
除了杜印熙主张联合农民军对抗清军之外,其他大多数人比如何藤角吕十四等人则非常排斥农民军不愿与其为伍。
再到后来,张献忠的大细军也归顺了南明。由于打细军余部的实力比较强大。
所以孙可旺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逐渐掌控了南明政坛。
这样一来,钟贞营的处境就变得更加尴尬了。他们既不受南明官员的待见,同时又不愿意依附于孙可望。
所以,最终北上夔东地区和王光兴赫真左部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拥有各自基地相对稳定的抗清集团被称作夔东十三家,到公元一六六二年,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溺死于昆明晋王李定国和郑成功也先后病逝。
至此,以李来亨刘体纯元宗帝和郝耀启等人为首的夔东十三家,就成为了大陆地区仅存的一支打着大名旗号的抗清力量。
公元一六六三年,清军开始全力围剿夔东十三家。
虽然一开始夔东十三家也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他们始终无法打破清军的包围,更是组织不起来任何有效的反攻。
最终,刘体纯与家人一同自缢而死。郝瑶奇元宗帝则先后被俘遇害到公元一六六四年,夔东十三家,仅剩下了李来横,一部,仍旧坚守。
湖北茅鹿山区。很快,李来亨也剑心粮绝无力再战。
于是他将妻子杀死以后也肆缢身亡。至此,坚持抗清二十年的大清军余部全部被灭。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谁也不会想到将大明旗帜扛到最后一刻的居然会是亲手灭亡。
大明的大顺农民军从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明灭亡开始,各大势力逐鹿天下,最终清朝打着为大明复出的旗号,笼络人心入驻中原,然后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大顺大西和南明,最终统一了天下。
李自成辛辛苦苦造反十八年,成功推翻了大明朝,但到头却是一场空。
图为清朝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