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元年五月,都督同志董卿调用广西狼兵参与镇压,广东黄霄扬起义,从此征用狼兵成为了大明朝的一项惯例。
狼兵也由此开始出省作战。广西狼兵的威名赫赫,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大都听说过,因为一直到抗战时期,战力彪悍的广西部队还被国人晋称为狼兵。
狼兵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狼兵或者狼师。
广西狼兵以保家卫国的忠义之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正同二年,在广西地方官员向朝廷所上的奏折中,最早提到了狼兵的存在。
狼兵部队主要是由壮尧等少数民族组成。而这些贵系的少数民族在明朝被称为狼人,故而他们组成的军队就被称为狼兵。
由于狼兵作战,勇猛,被以讹传,俄搅成了狼兵。
狼兵并不是大明朝廷直接招募统领的军队,而是通过亲赴朝廷的广西土司来指挥调动。
由于在明朝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模式,是朝廷机迷土司自治,所以依旧有着少数民族浓厚的奴隶制参余狼兵实际上就是当地吐司的家奴或者守卫,也就是所谓的吐司兵。
由于吐司兵的作战风格,想到彪悍大,明朝廷在影响力相对薄弱的广西地区借用器皿的吐司进行统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再加上广西经常有少数民族叛乱和盗贼团伙起事。
所以,广西地方官府就采取了以毒攻毒的策略,利用吐司手中彪悍的狼兵来对抗,同样彪悍的叛乱。
武装明目宗实录中记载,隆庆四年二月,癸丑南京太普寺绍兴倪从俭上演广西毒民为同而同所未服为狼兵。
千年古田之寇虽时出时,没人未曾深入犹防,守有狼兵而生,威震之也。
这里的铜是明朝时期对壮族的称呼。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广西最不安分的就是铜仁,但铜仁最忌惮的就是狼兵。
因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风彪悍,好武有常年械斗,所以不管是铜仁还是狼兵,他们的战斗力都非常强大。
其实狼兵不之,广,西有广东,实际上也有,毕竟广东西部也有类似的山林分布。
王阳明就在他的翼夹角方略书中提到,但今,广东狼兵自福江搬师而归,富裕调集恐非寻岳所能,说明了在广东也有狼兵的存在,狼兵起初被打鸣,朝廷用在广西地区勇于维持地方秩序,但是由于狼兵强大的战斗力给朝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狼兵从景泰元年开始被征调到外地作战,并由此形成了惯例。
此后,大明朝廷在剿匪玉窝等各种战役中都广泛的使用狼兵,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至于那些拥有狼兵的土司,朝廷,征召他们的部队参战,他们当然也不敢拒绝。
因为这本就是他们的效忠义务到明朝中期以后,整召狼兵正式制度化。
在嘉靖十五年的广西通志中记载,广西所属左右两厢狼兵,每穗地方有井,则停掉征脚。
若有俄兵夹调,具有定数。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广西绝大多数土官每年的出兵额数已经得到确定,而这就标志着广西狼兵的征调已经实现制度化,狼兵的战斗力虽然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但是他的缺点也同样突出,那就是狼兵的军纪非常糟糕。
狼兵所在的战区,不仅敌人对其非常忌惮,百姓也同样苦不堪言。
狼兵扰民之事在史书中记载非常多。比如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七年初,四川江西湖广河南两广道起劫调用土兵谋致残害,又甚于贼。
在巡案两广遇史江万石的奏书中,也有着狼兵所过飙略劫杀鸡犬不宜谋之不藏,莫甚于此的话语。
蒋满石同时还建议今后不要轻易调用狼兵。狼兵对百姓的残害程度甚至比较打击的盗贼团伙更深不得不说这种状况是十分尴尬的。
以至于大明朝廷,每次征用郎兵的时候,都会在出征之前对郎兵的头目进行严厉的警告,如果违反军纪必将严惩不贷,只不过这种口头的警告几乎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和效果,那么郎兵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由于郎兵主要是从广西西部抽调驻扎到广西东部。所以长此以往之下,狼兵就渐渐的和广西东部的汉族融合了。
到了清朝前夕,狼兵的主要作用已经变成了帮助朝廷军队押送囚犯,再到雍正时期,大规模改土归流以后,狼兵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历史总是有着奇妙的巧合。由于明朝时期,朝廷大量派遣狼兵到广西一些边远山区的交通要道,屯兵为大,明王朝安定边疆,而这些狼兵移民的后代,后来绝大部分都跟着洪秀全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也算是狼兵为救主大明王朝报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