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2024 年 9 月 20 日

大清官员为什么人人抢着当奴才_清朝对官员自称奴才或臣是怎样规定的

说到大清,就不由得联想到奴才两个字,历朝历代都是君臣,最多就是宫中的鄢宦自称奴婢。
但是大清朝却把大臣们搞得人人都想当奴才,而且一般人还当不上,只有满汉蒙八旗的旗人才有资格当奴才,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清朝的官方文献和现存的清朝官员作折来看,清朝的官员确实有着奴才和臣。
这两种在自称上的区别。根据清白雷抄的记载,满臣奏折,无论宫事私事,据称奴才以为媚矣,然不独满洲也蒙古汉军一同此称唯与汉人会贤之奏,章,则一律称臣。
除了齐人自称奴才外,王公府邸之属约奴仆。二于齐主亦自称奴才。
除此之,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奴才。
也就是说,清朝官员在皇帝面前或者在奏折之中能够以奴才自称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满蒙汉霸旗的齐人,可以以奴才自称。
二是出身于前敌的称,无论是满人汉人,还是蒙古人,均以奴才自称。
第三,就是汉臣中的提督议志,要以奴才自称不过到了咸丰年间,这种情况延伸到了武科举人的身上。
咸丰二年,咸丰皇帝专门下旨规定,嗣后重视吴拘引荐。
据一律走成奴才,除了上述自称奴才的官员以外,汉臣或者当朝皇子,则自称为臣。
皇帝在举行祭天大典时,也自称总理山和陈某某以上就是清朝官员使用不同自称的普遍情况。
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存在,比如年羹尧是汉军相皇期出身,而他的旗属在康熙朝晚期为皇嗣子胤真统领。
也就是说,年羹尧不光拥有齐人的身份,还是雍正乾帝期间的蜀元奴仆。
所以他在雍正面前的自称应该是奴才才对。然而,我们在现存的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的奏折中,可以看到年羹尧并未自称奴才,而是自称为臣,又比如阿尔泰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湘兰旗人,二十一岁便承袭左领士职作为雍正皇帝的三大首臣之一。
阿尔泰官职内阁首府领班军机大臣,并被册封为伯爵。
这位拥受皇帝的满人在雍正皇帝面前,最应该自称奴才。
可是在阿尔泰的众多奏折中,我们看到他在官职以后加上了自称是臣。
从年羹尧和阿尔泰的例子可以看出,齐人人千里奴才,甚至是实打实的满臣,并非全都以奴才自称。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雍正对官员的自称专门做出过详细的规定。
在入关之前,清朝的臣属就有自称奴才的救赎。入关以后,满汉之间相互融合,有的满臣受到汉臣的影响。
而自称为臣而有的汉臣则学习满臣献媚,自称为奴才,甚至到了康熙年间,还出现了臣和奴才,同时并生的情况。
为了理顺这种称谓的混乱,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皇帝胤征专门下旨,强调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言,不宜两样书写。
此后,卓一概书写臣字,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年羹尧和阿尔泰都是自称为臣,在江南提督高其位,自称为奴才的奏折中,雍正皇帝还专门做出批示,向后写臣字得体很多。
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清朝官员能够自称为奴才,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其实在雍正朝根本就不是这么个意思,而是雍正皇帝因为专门就官员自称做出过明确规定,所以实时输处提醒一下违规的官员罢了。
不过,虽然雍正对官员自称做出过明确规定,但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并不能立马就改掉,所以一直到乾隆年间,官员违规自身的情况,仍然时有出现奴才和臣并生的情况,也并没有杜绝。
乾隆六年,贵州总督张广嗣在奏折中自称为臣,而将他的儿子称为奴,才,惹得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于是弘历在下旨申持张广嗣的同时,再次对官员的汉臣进行了规定,只不过一切以满洲旧族为主的红历,并没有延续。
他老爹雍正的规定,而是对满臣和汉臣进行了区别规定。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伺后颁行公事则奏称臣谢安,谢恩,寻常奏折,仍称奴才以纯。
满洲旧体除了满洲大臣在除公事奏折中能够自称奴才之外,满军旗汉军旗的官员一同赐称,唯独汉臣无论何种情况,都要以臣自称自此开始。
清朝官员的自称才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规定,并被官员们广泛接受,并且严格执行。
只是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满洲旧苏的没落,清朝官员们在自称上又开始混乱起来,甚至奴才和臣并列书写的情况已经泛滥成灾。
说白了,清朝官员自称奴才和臣的区别在于他们同皇帝的亲属关系有点类似于今天说的自己人和上下级之间的区别。
自称奴才是为了拉近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而自称为臣则显得比较官方和生硬,这也是很多官员不顾朝廷规定,擅自称奴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说到底,这跟清朝是从蛮夷中走来的,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入关之前,女真人还是一种落后的奴隶制社会模式。奴关以后,受到了先进的汉文化影响,雍正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奴才这个称祸的不妥,所以才做出了相关规定,再加上乾隆这个实权老人时时处处都为满洲就俗捧臭脚,再加上那些已经把辫子扎到心里的汉人,以至于奴才这种明显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居然会被由上而下的推崇。
以至于后来人类以当奴才为荣,所以说满清是一种奴化政权毫不为过,幸好天佑中华大清还是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