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护照是最像太祖朱元璋和太宗朱棣的大明皇帝,他完全继承了太祖太宗的强硬和铁血。
在面对三位辅政大臣刘建李东阳和谢谦集体辞职的逼宫行为时继位,仅仅一年,年龄,只有十六岁的朱厚照,以过人的勇气和担当,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
刘建和谢谦的辞呈,用自己的强势,狠狠的打了这所谓大明三贤相的脸,不要以为做护照,是因为年轻义气勇士,他的这个决定充满了政治智慧,不仅一举摆脱了文官集团的束缚,同时又不至于影响朝廷的运转。
因为朱护照留下了李东阳,既可以借此来分化打击文官集团,让他们不再铁板一块,同时又不至于让以发虎为首的宦官集团,一家独大朱护照,深知平衡才是帝王之术的精髓。
那么明孝宗朱佑称,留给了朱护照,三位辅政大臣朱护照为何会偏偏选择留下李东阳呢?
正统十二年,李东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户之家。虽然出生于军户,但李东阳却是大明朝第一个由皇帝亲自认证的神童景泰元年年仅四岁的李东阳就能写出进士大的书法,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朱启玉得知以后非常好奇,于是就召李东阳入宫当面展示,而他的神童之名也就此得到了皇帝的背书。
李东阳的确不负神通之名,天顺八年,年仅十八岁的李东阳就一举考中了进士日后,李东阳更是开创了茶陵失派,一举奠定了他文化巨匠的地位。
然而,如果要说到李东阳的政治功绩,那就乏善可陈了。
李东阳高中进士以后,就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树吉士。然而从天顺八年一直到弘治六年。
李东阳在翰林院整整熬了二十八年,就连李东阳自己也曾经感慨,他的升迁速度,为什么会远远慢于同期的同僚呢?
熬到了弘治七年。李东阳终于跳出了翰林院进入礼部,担任幼师了,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年之后的弘治八年。
李东阳就在刘建的推荐下,与谢谦一起进入了内阁红治。
十一年,内阁首府徐普致士还乡以后,内阁中除了递补为首府的刘建之外,就只有李东阳和谢谦两个人,而这三人也成为了大明历史上仅次于三洋的第二个鼎鼎大名的三人内阁组合,世人称之为三贤相,并且根据三个人的特点编了一个顺口溜李公谋刘公段谢工尤侃侃来形容这个内阁组合的和谐。
然而,所谓的三贤相,其实真的有些言过其实了,只不过他们幸运的生活在了朱有琛执政时期,因为在前列内阁首辅徐普的努力下,朱有琛已经成为了大明文官集团的政治工具,人文官掌权最大的弊端就是太容易陷入内耗。
比如红治十二年的惠氏武弊案以后,五十三岁的李东阳开始频繁上书请求制释。
那么李东阳为什么做了二十八年的冷板凳,仅仅入阁四年,就想撂挑子不干呢?
文官集团之间的内耗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东阳在进入内阁以后,除了编修大名会点担任电视主考官,给太子朱护照,做老师根本就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说白了,李东阳除了空有一个阁老的名号,其实还是在做冷板凳,被儒家经典彻底洗脑的明晓东朱佑琛当然不会批准李东阳的离职,而李东阳就这么一天天熬着熬到了正德一朝新任皇帝朱厚照和他的父亲朱佑琛完全不一样。
他虽然年幼,但却完美继承了太祖太宗的铁血与硬气。
朱护照不想像父亲朱佑成一样,成为文官集团的傀儡,他要收回权柄。
当一个真正的皇帝。在这种背景之下,朱护照与文官集团的冲突。
在他继位刚刚一年多就以决战的形式爆发了。出乎人们预料的是,文官集团向住户找壁宫,要求铲除跋扈的阴谋,失败了。
三贤相用辞职来要挟朱护照的伎俩,也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朱护照毫不犹豫的批准了刘建和谢谦递交的辞呈,却独独挽留了李东阳。
朱厚照知道李东阳肯定会留下,哪怕他会因此被人指责贪恋权位。
因为在刘建和谢谦走后,李东阳只要肯留下,那么他就是内阁首辅这个位子。
也许刘建舍了放手,但对李东阳来说,绝对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就是李东阳一直在等待的,能够施展报复的机会。
果然,一切都如朱户照所料,李东阳背叛了三个人共同进退的约定,选择留在了朝堂。
刘建和谢谦离京时,李东阳前去送行。刘协二人不无感慨的说道,这要是和我们一同离职,也不用在这里伤心难过了。
这句话里面浓浓的责怪意味,李东阳当然听出来了,但是他却一言不发,因为李东阳认为自己留下以后,前景,尽管看似困难重重,但是大明朝很快就会迎来属于他的时代,就冲着这一点,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只不过,李栋阳注定要失望了,朱护照留下李宗元的目的。
只不过是为了分化文官集团,同时制衡宦官集团而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李东阳对朱护照的各种劝谏都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是新晋内阁大臣杨天和更对朱护照的脾气,再加上同僚们对于李东阳留职一事背后的指指点点,让李东阳终于明白他的时代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于是从正德二年开始,李东阳不停的上书请辞。然而李东阳还没有彻底失去利用价值。
所以朱护照就一次又一次的婉拒,并不停的给他增加官衔。
李东阳彻底灰心了,他明白了自己只是一个皇帝,需要装稼的门面。
朱护照并不需要他来做什么,只需要他老老实实听话的,在朝中待着就可以了。
正德七年,六十六岁的李东阳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了,而朱护照也终于批准了他致世还乡的请求回家。
仅仅四年,李东阳就病重了,在弥留之际,朱厚照派那个大臣杨一清前去看望,告诉李东阳,他的嗜好将会是文官为之奋斗一生的至高荣誉。
文政李东阳听完以后激动的直接跳起来,口头谢恩,痛哭不止。
要知道,在李东阳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大明官员能够获得如此殊荣了。
李东阳中元之后,中原一朝也就只有和他曾经并称为三贤相的谢谦,此后获得了文正的嗜好。
至于南明洪光帝追赠给方孝孺和倪元禄的文正嗜好,政治目的要多于客观评价,含金量太低了。
打名第一个文正公李东阳虽然在他四十八年的师徒生涯中,并没有得到彻底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但是朱厚照却对他做出了最大的补偿。李东阳在离开人世的时候,或许已经没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