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为什么能够在贞观年间屹立不倒,成为大唐第一名相呢?
朋友们都知道,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所以宰相也就特别多。
仅仅贞观年间,李世民就先后任用了二十九位宰相,而纵观整个唐朝宰相数量更是多达数百人。
在这数百位宰相中,最为杰出的是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帮助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的姚崇和宋景四人。
这四人被称为唐朝四大贤像,而四大贤像则以房玄龄为首,因此房玄龄就是公认的大唐。
第一名,像房玄龄的名字,在史书中的记载比较混乱。旧唐书中房玄龄名为房桥字玄陵,而新唐书中则名为房玄龄字桥。
新唐书的宰相世袭表中又记载其明玄龄字桥松三种,完全不同的记载,让人无法确定。
不过,在北宋末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成所著的金石录一书中收录了褚遂良为房玄龄撰写的神道碑文,其中房玄龄的名字与新唐书本传相同,也就是房玄龄明玄龄字桥,其为神道碑是立于墓道乾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
所以碑文中,关于房玄龄个人信息的记载应该是最为准确的。
房玄龄于北周大成元年,出生在祁州临淄的一个官宦之下,父亲房彦谦为隋朝的泾阳县令,由于自小受家学熏陶,房玄龄熟读京师子集写的一手好字。
十八岁时,房玄龄参加科举,一举考中进士,从而踏入了仕途,先后担任与其位秘书。
省校队和西城县尉仁寿四年受到汉王杨亮造反的牵连房玄龄被贬到了上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在太原起兵,然后西进攻打长安。
当李渊大军经过渭北时,房玄龄骑马赶到李世民的帐前请求面见李世民。
此时,李渊刚刚起兵不久,房玄龄就前来投靠说明他很看好李渊,只不过,如果李渊一旦造反成功,那么最大的受益人在当时看来怎么都该是嫡长子李建成。
然而,房玄龄却偏偏选择了李世民,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识人之名。
通过温彦博的引荐房玄龄顺利的被李世民收入麾下,负责执掌文告军机和张表檄文,每当作战胜利的时候,其他人全都争先恐后的搜寻。
珍宝财物唯独房玄龄在忙着招揽人才,杜如晦薛收张亮等人就都是房玄龄发现并推荐给李世民的李渊建立大唐以后,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而房玄龄则成为了秦王府进士参军,并获封临淄侯的爵位。
此时的房玄龄已经是李世民的核心智囊之一了,谋略过人的,他与擅长决断的杜如晦被合称为杜如之功。
李世民更是多次赞扬房玄龄,就是他的张良事德。
九年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联合为李世民策划了一场名震古今的夺位之战,玄武门之变事变成功。
李世民登基以后,论功行赏,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和侯军及五人定为玄武门之变的一等功臣之后,李世民更是多次公开表示。
李玄龄筹谋帷幄,有定书左之位。意思就是说,如孙没有房玄龄的话,李世民也就坐不上皇位。
紧接着,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铺业,成为了诸相之首,而房玄龄由此开始一直到病逝,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权力核心史书评价房玄龄左太宗繁,三十二年,天下好为贤,相然无迹。
可寻意。意思是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三十多年被天下人称为贤相,但是要说房玄龄具体都有什么贡献,好像却又说不贤相。
那么房玄龄这位公认的大唐第一名相为何却没有事迹可循呢?
因为房玄龄太了解李世民了,他所有的贡献也全都标榜给李世民了。
仔细分析,贞观名臣,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征臣,比如魏征王圭和马周等人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出身。
而李世民的嫡系大臣们则都不愿意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因为他们跟随李世民的时间太长,太了解李世民了。
而真正的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喜欢别人向他提意见的人。所以房玄龄等人看到的是真实的李世民。
而魏征等人看到的则是幻想中的李世民,或者说是李世民想刻意打造的明君人设,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房玄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却从来不与李世民争功。
因为房玄龄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李世民最喜欢最信任的臣子,熟读京师的房玄龄。
当然,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所以在贞观十三年,李世民要加封房,玄龄为太子,少师时,房玄龄就认为儿女都已经与皇家结亲,自己也早就危及人臣。
如果权力富贵太过,反而会招来灾祸。于是,他多次上表故辞,但最终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应允。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身高沟离,把长安交给了房玄龄。
由此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对于房玄龄的信任和器重,李世民搬师回朝以后,另外一位宰相萧羽状告房玄龄,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结果李世民选择了相信房玄龄,反而将萧羽罢相贞观。
二十二年,病中的李世民在去玉华宫休养前下诏,让房玄龄留守长安。
不久,房玄龄也病倒了,李世民在得知以后急忙命人用监狱将房玄龄抬进玉华宫,两人刚一见面,李世民就流泪不止,而房玄龄也是感动莫止。
随后,李世民就派了一个又一个御医前去为房玄龄诊治,并每天送御膳给房玄龄。
虽然有御医的悉心诊治,但是在当年的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还是病重去世了。
享年七十一岁,结果李世民对此悲痛异常,下诏,出朝三日以示哀悼,并追赠房玄龄为太尉,滨州都督刺时号文昭,让他陪葬昭陵。
李治继位以后,又将房玄龄配向李世民太庙房玄龄之所以能够在贞观年间始终屹立不倒。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李世民,而只有了解君王,才能够更好的辅佐君王。
正如房玄龄的墓志铭中所说,圣贤同德君臣协制,只可惜房玄龄没有想到他谨慎勤恳。
三十多年,换来的家族富贵,最终却败在了儿子和儿媳的手中。
在房玄龄去世,五年以后,他的次子房一爱同儿媳高阳公主谋反事法,房家就此一蹶不振。
而房玄龄的牌位也被移出了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