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2024 年 9 月 20 日

大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_朱元璋对中华民族融合做出的巨大贡献

元顺帝北逃部分蒙古人跟随元朝的宗室逃往塞北,但你还是有很多蒙古人习惯了中原地区的生活,他们并不想离开,也没有离开。
除此之外,明军北伐也俘虏了大量的蒙古人。那么这些蒙古人的下场如何呢?
朱元璋给大明朝制定的民族政策又是什么呢?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蒙古人在灭金灭西夏和灭宋的过程中,常常屠城灭族手段极为残忍,而且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后,也采取了民族歧视的政策。
但是朱元璋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就开始采取怀柔政策,尽可能的避免过多的杀戮。
朱元璋出生在社会最底层,使元朝暴政最直接的受害者,但是他却没有过多的受到仇恨的影响。
执政十六年,朱元璋在攻下集庆以后,就专门告于部下和百姓。
若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枉杀人,误夺民财误毁民居误废农具,误杀公牛误掠人子女民间会有遗弃,诱孤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既还之战争,当然是要死人的。
但是朱元璋对付的是那些顽固的蒙元军队,而并非平民政策。但是朱元璋清楚一个道理,屠杀百姓就会失去民心。
所以朱元璋才会告诫将领,要善待百姓在城破之时,最重要的就是约束好士兵,不要强掠民财乱杀百姓,不要掳略百姓子女,一果有失散的孤儿,一定要还给孩子的亲属。
朱元璋麾下降心如云,以徐达和常玉春为首。徐达做事稳重,军纪甚严,而常玉春却奉毛毕露,还有着嗜杀的毛病。
在攻城略地之后,常常会杀掉俘虏。正所谓杀俘不祥常玉春的做法,既违背了朱元璋的宗旨,也让明君的声誉受到了影响。
于是朱元璋一再告诫常玉春,不要屠城。他对常玉春说,可曾无多杀狗得地无名,何一意思是说,没有人的城池,还有什么价值呢?
此后,常玉春果然就收敛了很多生在乱世最悲惨的就是那些女子都说让女子远离战争,但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绊倒。
很多女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甚至被百般虐待。然而,在明初留下来的蒙古女人,却大都保住了性命,这全赖于朱元璋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西方,人们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大于国家。而在华夏,人家对于文明的认同感却高于民族。
因为对留在大明的蒙古人,朱元璋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很多蒙古人色目人主动遵义姓氏,想以此来消除与汉族人的差异,朱元璋特意为此下诏说,天生思民足属姓氏,各有本源。
古之圣亡,由众之所以别婚姻重本事以后,民俗也振气不一定,群雄为天下主,以常诏告天下。
蒙古诸色人等皆无赤子国有才能一体着用。朱元璋告诉各族人民,大家都是大明子民,他会一视同仁,有才能的,同样可以参加科举入世为官。
朱元璋在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同时,还鼓励他们保留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和包容。
对比之下,后世剃发易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满清统治者靠着武力进行民族压迫,其心中的自卑和狭隘显露无遗。
朱元璋不仅对各民族包容,还鼓励各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尤其是各民族之间的通婚。
朱元璋规定,凡蒙古色睦人靠与中国人为婚姻,勿要两厢情愿自相嫁娶。
朱元璋鼓励的民族融合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专门强调要两厢情愿。
可见大明的民族政策有多么的人性化与之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专世大清赤裸裸的民族隔离政策,明确规定后世不准通婚,违者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为了鼓励汉人和蒙古人色门人通婚,朱元璋甚至亲自做出表率。
比如翁斐就是出生蒙古洪吉拉布的女子朱元璋,鼓励民族融合的政策,才是化解民族矛盾的正解和良法。
因为各个民族都是明朝的子民时间长了,蒙古人和色姆人也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民族之间的分歧就会越来越少。
为此,朱元璋还特意下诏说明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远为臣民者于中下之人,抚养无益。
在朱元璋开明的民族政策下,民族的根基打到非常牢固。
不论是汉人,蒙古人还是色目,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所有人都可以安心的生活,有才能的,也可以到朝廷为官。
朱元璋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